水稻聯合收獲機割臺裝置的設計本科畢業(yè)論文(設計)
- 文件下載:
-
- 文件介紹:
- 該文件為 doc 格式,下載需要 0 積分
- 水稻聯合收獲機割臺裝置的設1 緒 論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
水稻是我國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,2006年全國耕地面積12204.69萬hm2,水稻種植面積約2929.46萬hm2,占世界水稻種植面積的20%,居世界界第二;總產量約2億t,占世界稻谷總產量的35%,位居世界第一。全國農業(yè)機械總動力為7.26億kW,每公頃耕地擁有農機動力為5.77kW,機械化耕地、水稻種植和收獲作業(yè)水平分別為55.39%、9%和38.8%,水稻生產耕種收獲綜合機械化水平達36.5%。
由于我國幅員遼闊,地形復雜,而水稻的種植收獲受氣候條件、地理環(huán)境、耕作制度、經濟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,各地栽種水稻的方式、方法大不相同,從而導致水稻生產機械化發(fā)展緩慢,生產力落后。并且種植方式除少數農場外,大多數是農戶經營,田塊比較小,而且在收獲時田間比較濕軟,因此我國水稻收獲的機械化水平比較低。
水稻收獲方式主要有:人工收獲、割曬分段收獲和聯合收獲3種,在人工收獲中,由人工完成整個收獲過程,時間長、效率低、費工費力且損失浪費嚴重。據測算,人工割、捆、垛、運及脫粒等總損失率10%~25%,而割曬分段收獲由割曬機進行收割,然后由人工進行捆束、脫粒、清揚和曬場。這種收獲方式較人工收獲提高了收割效率,且有利于水稻后熟和改善米質,同時可借助通風和日曬降低水稻含水量,便于脫粒,減少烘干和曬場的作業(yè)量,但是整個收獲過程還需很多勞力配合,工效仍較低,谷粒的總損失較大。若使用水稻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獲,則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、脫粒、清選及裝袋等過程,不僅大大提高了收獲效率,降低了收獲成本而且損失率僅為1%~5%。
因此,研制一種新型輕便的水稻收獲機收割裝置,把更多的農民從艱苦的勞動條件下解放出來,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,對農民來說是最實惠的。
1.2 水稻收獲機的發(fā)展現狀
在國外許多工業(yè)發(fā)達的國家,其谷物收獲都是用聯合收獲機完成的。在我國,盡管近年來收獲機械發(fā)展很快,但由于經濟、人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,聯合收獲機擁有量還比較低。
隨著農村城市化的進程,越來越多的耕地被占用,糧食的總產量在逐年減少。一些農學專家為了解決我國糧食問題正在研究超級雜交稻,每公頃產量在10000kg以上的雜交水稻已經問世,并逐步在大面積推廣。超級雜交稻最高每公頃產量可望達到15000kg。截至2004年底,超級稻新品種在四川、福建、湖南、安徽、遼寧、浙江等水稻主產區(qū)已累計推廣1000萬hm2。從今年起,我國將在廣東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四川、重慶、吉林、遼寧等12個省市率先啟動實施超級稻示范推廣項目,力爭今年超級稻推廣面積達到400萬hm2。超級雜交稻與現有水稻的特性差別很大,單產高、長勢密、莖稈粗、稈青葉茂、含水率高。收獲這種水稻,對現有全喂入和半喂入機型在技術是一個嚴峻的挑戰(zhàn),現有推廣使用的聯合收割機都不適應超級稻的收獲,脫粒裝置處理容量與高產大流量不匹配,稈青葉茂的作物在大流量的條件下分離更加困難。如何解決這種高產超級稻的收獲問題已引起收獲機械專家們的注意,也已成為科技領導部門重視和關注的問題。有些收獲機械專家認為,割前脫粒(梳脫式)機型由于作...